对印自卫反击战,中印两国战死的最高将领,分别是谁?

你的位置:爱游戏体育在线登陆 > 新闻动态 > 对印自卫反击战,中印两国战死的最高将领,分别是谁?
对印自卫反击战,中印两国战死的最高将领,分别是谁?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6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【引言:】

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众多、地域辽阔的大国,它们紧紧相邻,但直到现在,两国之间的边界还没划分清楚。这么多年来,在边界地区,双方一直在明里暗里地进行着各种争斗。

前几年,边境上的战士们突然打了起来,有人受伤甚至牺牲,这让大家又开始关注边境的争端。60年前,中国和印度在边界的那场大战,也重新被人们提了起来。

1962年,因为印度老是侵犯咱们、一点点地占咱们的地,中国就进行了自卫反击。尽管当时环境条件很差,但咱们还是赢得了很大的军事胜利,给后面带来了几十年的安宁日子。

营长李白石,是中国烈士里面官职最大的;印度的一个精英旅被打得全军覆没,41岁的头儿霍希尔辛格逃跑时被干掉,他成了印军这次战争里死的最高长官。

【一、印度狼子野心,觊觎中国领土】

尼赫鲁是印度建国后的第一任总理,他心里一直琢磨着要进行改革,不过这得建立在他有足够威望,能顶住国内那些反对声音的基础上。要想提升威望,挑起和外部的矛盾冲突,倒是个挺管用的招儿。

中国并不是被任何人“挑选”出来的目标,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且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,自然存在于世界之中。尼赫鲁作为印度的重要政治人物,他的观点和行动并不能代表或定义中国的地位和价值。因此,我们可以这样表述: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,它自然而然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。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和看待中国,中国始终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,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这样的表述既保持了原文的语义,又避免了不当的引申和解读。

首先,自打在朝鲜战场上让美国人不得不签订停战协议后,不管是中国的盟友还是对手,都不敢再小看中国了。

不过,到了50年代快结束的时候,中国一边跟美国不对付,另一边跟苏联的关系也变差了,慢慢就闹翻了。这样一来,中国那时候就显得挺孤单的。

另外,印度方面觉得,中国因为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,实力有所减弱,再加上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可能会卷土重来,所以中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回击。

最后,要说中国,那是印度众多邻国中块头最大的一个。咱们两国被喜马拉雅这条难以逾越的大山分隔开来,有着很长的一段边界线,历史上还有些纠纷。这些就成了他们可能想要侵略咱们的借口。

很长时间以来,中印两国之间其实有条大家习惯上认可的边界,多年来也一直相安无事。不过,这条边界从没在政府层面上正式确定过,这就给以后出现争端留下了隐患。

1914年,英国没打招呼就直接在西藏和印度东边交界的地方画了一条线,就这样,原本属于中国的好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被一条红线简单一勾,就成了印度的了。

当然,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没承认过那条不合法的边界线。

印度采用了一种他们称作“前进政策”的渗透方法,简单来说,就是靠建立一个个哨所,慢慢把边境线往中国这边挪。每次动的距离不长,但时间久了,变化就大了。

这样一来,印度就能用这种既安全又管用的方法,一点点侵占中国的土地,而且还能防止大的战争打起来。

1951年前后,当中国全力以赴抗美援朝那会儿,印度瞅准时机,占领了习惯线北边一块又大又资源多的地方。

1959年的时候,印度在背后搅和了西藏的叛乱,让争端一下子变得更严重了。到了3月22日,尼赫鲁给中方写了封信,提了个让人觉得挺离谱的要求,到现在大家还是觉得不可思议。

说到边境分界线的事儿,他硬是要说,不仅得把印度偷偷占的地给他们,就连我们实实在在守着的重要地方,他也想一并夺走。

这种不讲理又粗鲁的要求,当然被中国方面果断地拒绝了。

【二、印度蚕食边境,中方决定反击】

一直以来,为了保证两国间不打仗,中国在边界有争执时,总是告诉前线的边防战士,绝对不能先动手开枪。尽管如此,我们的战士们还是因此受了不少伤,流了不少血。

1959年11月,中央开了个会商量中印之间的问题。毛主席说,两边士兵老拿着枪对着,打架是早晚的事,所以,他想了个办法,就是要把他们隔开。

真让人难过,印度就是不肯接受这个能让两边都和平相处的办法。中国这边呢,特别有耐心,自己主动往后退了20公里。

1962年7月,印军也溜达到了加勒万河谷。中央决定坚决不退,打算跟对方来个交错对峙,长期武装并存。咱们得沉得住气,想办法让印度自己打退堂鼓。

8月里,两边已经闹得不可开交,哨岗离得超近,有的就差几米,士兵们都快鼻子碰鼻子地站着了,局势越来越紧张。

10月,印度对我们边防部队发起了攻击,导致我方33名战士伤亡。中国提出严正交涉后,印度却不当回事,还扬言已经准备好打仗了。

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嚣张气焰和军事活动,我们中央都一目了然。10月18日那天,毛主席看着地图上的印度占领区域,神态自若却语气坚决地说:“把这些据点清理了!”

憋了好多年的中国,这回终于打算出手反击了!

如果别人对你友好你不回应,那就不太对了。这么多年,印度一直不顾中国为了和平所做的种种尝试,老是找茬想挑起争端。那中国就只能用打仗的方式来回应了。只有当他们尝到了失败的滋味,才会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!

尽管中国多年来都保持着克制,但这可不代表我们害怕战斗、不敢应战。实际上,军队早已在各个层面做好了万全准备,一旦有需要,马上就能投入战斗。

过了两天,自卫反击战从东面和西面同时拉开序幕。19号夜里,军队悄悄地过了克节朗河,往敌军后面渗透进去。到了20号一早,战争就全面爆发了。

在东边的战场上,解放军只用了不到两小时,就把印军偷偷建在我们实际控制线里的一个据点给端掉了。到了中午,解放军又悄悄绕到印军后面,直接攻打他们的第7旅指挥部,还抓住了指挥官达维尔旅长,这一仗下来,第7旅差不多被打得全军覆没了。

脆弱的印军在勇敢的解放军面前几乎没法反抗,东边队伍的推进速度非常快,很快就跨过了大家说的“麦线”。

同时,西边的部队也战胜了糟糕的自然条件,一个一个打败敌人,把进入我国地盘的印度军队都消灭了,还捣毁了他们建的据点。

尽管中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斗胜利,但仍没放弃和平谈判的念头,于是在10月24日,提出了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边界纠纷的提议。

【三、中方胜利推进,一位营长牺牲】

不过,好话难劝倔脾气,尼赫鲁当天就直接说不会谈判。有些跟中印两边关系都不错的国家,看到中国有诚意,想帮忙搭个和平的桥,也被尼赫鲁给回绝了。

尼赫鲁觉得,西藏那地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,会给解放军的后勤支持带来不小的麻烦,对中国来说是个挑战。但他也想着,或许可以通过增派更多的兵力和武器装备,来改变战争的局势。

另外,在国际舞台上,印度不光得到了中国的老对手——美国的帮助,就连以前的苏联也站到了他们那边。这让尼赫鲁更有信心能取得胜利。

第一阶段战斗打完以后,印度很快就调集了好几支精锐部队到边境,还派了一位专门反华的将军去前线指挥。

11月14日是尼赫鲁的生日,那天,印度军队想讨个好彩头,就先动手发起了小规模的攻击,打算用这场小胜给尼赫鲁送个生日惊喜。可没想到,他们很快就被130师给打回去了。

16号那天,解放军一切都准备好了,就按计划开始了大反击。在东边的战场上,正面的队伍和从敌人后面绕过去的队伍配合默契,把对面的印度军队打得落花流水,打死、打伤、活捉了不少敌军。

17号,32团早就悄悄绕到印军后面,接到命令后就往德让宗那边赶。到了18号一早,他们就到了巴鲁的东边,把正在忙着修路的印军和后面跟上来的支援队伍都给打败了。

中午时分,我们32团一路追击,把逃跑的印度军队残余清扫干净,直接冲向第四师的指挥部,干掉了他们的大部分人马,可惜指挥官溜之大吉。到了晚上八点左右,我们成功占领了新德让。

18号下午,33团三营在营长李白石的指挥下,向第四师的最后一个难关邦迪拉山发起了猛攻。战士们巧妙地借着地形,绕来绕去迷惑敌人,引诱他们上钩。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,他们终于夺下了主峰阵地。

到了下午六点钟,印军的防线已经彻底垮了,三营打死了105名敌人,还缴获了坦克、迫击炮、机枪等好多武器装备。

19号那天,李白石带着三营的一些士兵去追赶逃跑的印军48旅剩下的人。到了上午,他们碰到了赶来帮忙的67旅,两边人马立马就打了起来。

打仗时,李白石不幸牺牲了,当时才35岁,他是中方这边死的最高的将领。他去世后,战友们把伤心变成了更猛的攻击,很快就把敌人打败了。

在西边的战场上,战士们同样英勇战斗,攻下了剩下的几个印军防守的地方。

这场战争里,出现了不少像李白石这样的英勇人物。

有人直接用身体去踩地雷排爆,地雷爆炸后他受了伤,可却没停下脚步,一直坚持到没力气动弹为止。他就这样,用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,给战友们清出了一条前进的路。

有人挺身而出,用自己的身体把爆破筒塞进敌人的碉堡,随着轰隆的爆炸声,他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一曲保卫国家的悲壮壮歌。

【四、印度全线溃败,旅长当场被毙】

就在中国军队默默朝着西山口艰难前行的时候,那边62旅的印度士兵们还懒洋洋的,一点防备都没有。

18号那天,中国军队悄悄绕到印军后面,堵住了他们的逃跑路线,并在他们肯定会经过的路上埋伏起来。结果,上午十点时,62旅真的从色拉那边撤回来了。

印度军队这次撤退时,把好多东西,像大炮这样的重型武器,都留在了之前的防守地点。所以战斗一打响,他们就没法打破解放军的火力压制了。

62旅的前锋队伍被重机枪火力猛烈攻击,紧接着,整个队伍乱成一团,死伤很多人,很快便散开成了小队到处逃跑。旅长霍希尔辛格没法再指挥队伍,只好自己慌张地逃命。

这位年轻的将军以前是个大名鼎鼎的战斗模范,年轻时就很有出息,并且和尼赫鲁还是亲戚。战争没开始前,他对自己和印度都信心满满,可没想到很快就被现实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。

打了一天多的仗后,两边子弹都打光了,就开始近身肉搏。这时候,谁更勇敢谁就赢,印度军队吓得丢掉装备只顾逃跑。

霍希尔是个指挥官,但他却在关键时刻扔下士兵自己跑了,从那好多人用命和鲜血换来的出口溜之大吉。

他逃跑后,因为害怕被解放军发现,所以没敢走大路,而是选择沿着小路,一路往不丹那边狂奔。结果半路上,他碰巧撞上了正在搜寻印军剩余人员的几个战士,两边一见面,立马就交上了火。

战士潘安寿不慌不忙,朝敌人开枪后打死了好几个印度兵。战场清理时,大家找到了一个肩章,表明那是霍希尔的身份标志,这下确定了,他就是被中国军队打死的印度最高指挥官。

连将领都这样勇敢,普通的士兵就更不用说了。所以也就不难理解,为啥解放军三个人的临时小队,里头还有两个新兵,就能攻下两个阵地,一路上打死好几个印度兵,还收获大堆战利品呢。

印度军队在一连串打败仗后,吓得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,根本没有力气再反击。尼赫鲁也因此在国内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指责,没法再继续打下去了。

所以,中央觉得这次打仗的目标已经完成了。因为后勤有点跟不上,再加上不想同时在东边和西边打仗,中央就决定不打了,部队也撤回到了控制线里面。

这场仗,对中国而言,不光关乎军事,也牵动着政治。中国打赢后主动撤军,这种做法把印军的侵略面目给揭露了出来,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气度和负责任的样子。

可是印度,以前在国际上总爱标榜自己独立自主,现在这一形象全没了。他们只好放弃之前的激进做法,很长时间里都不敢随便跟中国找茬了。

这一仗,让印度侵占我们领土的阴谋落空,也让他们改革的进程受阻。比起战场失利,更惨的是直到现在,当年让尼赫鲁头疼的问题还是拖印度发展的后腿。

【结语】

战场上吃了败仗,尼赫鲁声望大跌,没了老百姓的支持,只好灰溜溜地离开政坛。这事儿他一直放不下,结果两年后就郁闷地去世了。

这场战争的爆发,全是印度的错。他们明明是从殖民地翻身的国家,却继承了殖民者的霸道想法,到处去占别人的地,结果在中国这里碰了个大钉子。

在对印自卫反击战里,出现了很多英勇事迹,有722名官兵包括李白石都英勇地献出了生命。他们是为了守护祖国而战斗,流的每一滴血都很有价值。

但像霍希尔辛格这种跑到别国地盘上捣乱的人,他们死了也是白死,没啥意义。
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